• 承德人大
  • 承德人大
  • 承德人大
  • 承德人大
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幸福指数——访市人大代表、市民政局局长常金超
2013-04-08 15:07:27

    “民政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我们将在保障基本民生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,解决困难家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日子在一天天变好。”两会期间,市人大代表、市民政局局长常金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    “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多谋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忧。”常金超说,2012年,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标准逐步提高,社会救助水平得到整体提升。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300元提高到314元,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644元提高到1921元;创建全国“双拥模范城”工作实现了“七连冠”;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全面发展;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全面深化,社会组织管理得到加强,流浪救助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。

    常金超认为,纾解民困、为民解忧,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,更是民政部门工作的着力点。今年,全市的民政民生工作仍将继续坚持围绕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、围绕全市“323”发展战略,树立“团结、爱心、奉献”理念,瞄准“创新、创优、创先”工作目标,努力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,力争在“十个方面”的工作中有所突破。

    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重头戏,提高这一环节,全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就会得到改善。常金超说,提高社会救助水平,首先要加大低保核查监管,全面实行“阳光低保”制度,建立以规范低保审核、审批程序为重点的低保工作机制,切实加强对低保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。全面推行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服务,年底前各县区全部实行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服务,不断提高救助封顶线和政策范围内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,力争达到55%。五保供养标准力争达到当地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80%。建立临时救助制度,将支出型、急难型贫困家庭和贫困新居民家庭纳入到救助范围。

    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,常金超说,今年,我市要继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。完成县区养老服务机构布局,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任务将全部完成。发展养老服务事业,逐步落实新办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,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。居家养老呼叫中心建设覆盖率将达到65%,日间照料服务覆盖65%以上的城市社区,为“十二五”末实现“9073”养老服务格局奠定基础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“一键通”服务标准,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到50%以上。鼓励有条件的光荣院、福利院、五保供养中心向社会开放,提高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床位利用率,力争全市每千名老人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24张。全面建立实施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。

    本网记者 李敏

承德市人大常委会主办

承德日报社承办